近日,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“万千气象看广东·百千万工程在行动”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。活动期间,中央及省内媒体、网络大V走进惠州、汕尾、梅州、河源、清远等地,报道当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、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,展现广东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新成效。
近年来,广东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,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,构建产业升级、人口集聚、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,吸引更多资本、人才“进村入乡”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加力提速、实现全面突破,激活乡村富民新动力。
网络强村 富农增收新手段
在惠州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,一堂生动有趣的乡村振兴电商特训班正在举办。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副主任,同时也是百万粉丝网络大V的朱立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,向村民们细致传授新媒体内容制作的技术与策略。现场气氛十分活跃。
在当地,类似的网络强村培训课程并不少见。近年来,车村村通过举办系列农村电商培训,不断提升村民的新媒体素养。村民们利用直播带货和拍摄乡村文化短视频等方式,打造“罗浮山下新农人”话题标签,吸引了大量流量和关注。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播,还有效助力了乡村产业的推广。
乡村振兴电商特训班举行。
“接受网络强村培训后,大大改善了我的视频作品的浏览量。”课后,学员车日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此前他对于剪辑和文案一窍不通,但通过一系列由专业老师讲解的培训课程,不仅在技术上得到提升,其视频作品的逻辑性、连贯性也大大增强。
日前,车日强发布了一个饲养家禽的视频,随着浏览量上升,每天的销量都很大,甚至吸引了深圳、杭州等地的客户下单。这位“新农人”通过快递将家禽配送给客户,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。
车日强非常认可“泰美新农人”的身份。“我们还算是年轻的一代,一定要借助互联网这一趋势,打破传统的一些经营模式,运营模式。‘新农人’必须要有‘新农人’的模式。”他说。
泰美镇在省委网信办、惠州市委网信办的指导支持下,不断探索网信力量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新路子,搭建资源和培训平台,鼓励镇村干部、村民善用新媒体宣传推广乡村文化,培育泰美本地新媒体达人、文旅达人、电商达人等,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,实现助农惠农富农。
罗浮山风光秀丽,特色美食众多,其中,博罗县客家婆罗浮山豆腐花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客家小吃。网络达人@社牛家明 的一条关于客家婆豆腐花的创意广告播放量达一百多万,让更多网友了解到罗浮山豆腐花的魅力。“半年前,我从一名‘搞笑’博主转型为‘三农’博主。希望通过小小的窗口,让大家对我们家乡的特产风光或者民俗文化感兴趣,引发大家对这方面的关注。”他说。
@社牛家明 认为,网络强村不仅是一句口号,对他而言,自己就是网络强村中互联网上的一名实践者。“我们通过创意短视频的方式,将我们所见到的家乡景象,以及心中所期盼的家乡模样,展现并传达给大家。自从制作这些视频后,我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我们的家乡,关注博罗乃至整个惠州。这不仅提升了家乡的知名度,还切实帮助了许多农户,比如促进了当地初级农产品的销售。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网络达人@社牛家明 在客家婆景区作介绍。
这一幅幅生动的农旅画面,是网络强村在惠州落地见效的真实写照。心怀对家乡的热爱,年轻一代运用新媒体手段,讲述着他们切切实实生活中的惠州;通过互联网,“新农人”增产增收,生活质量大幅提高。
文旅融合 乡村活化出新路
挖掘文化内涵、扮靓城乡颜值、打造网红景点、实现人财两旺。全省各地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抓手,依托县镇村的人文与自然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业,进一步激活县域发展的内生动能。
近年来,河源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深入探索古村落保育活化利用新路径、新模式,走出一条古村文旅发展的新路子。
南园古村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,坐落于东江河畔。其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文化历史资源非常丰富,是河源市现存建筑规模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村落之一。其中,柳溪书院、古炮楼、老衙门、大夫第等景点非常具有历史文化价值。柳溪书院建于清朝道光四年(1824年),拥有讲堂、拜亭、鱼池、照墙、“四福献才图”、走廊、古井、书房等。古炮楼建于清朝光绪元年(1875年),是客家人为防御土匪骚扰而建。
2023年,南园古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,不断吸引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投资落户。该村盘活闲置资产,成功集约流转17户古民居经营权,引进欧耶咖啡、南园私房菜馆等文旅业态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。
南园古村。
红色革命旧址闻啸轩学堂。
红色是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最鲜艳的底色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、早期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、人民审计事业的奠基人阮啸仙的故里。该村通过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以啸仙故里红色研学区为发展核心,相继推动落地县“百千万工程”干部人才培训基地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、观澜民宿、小江湾红色实践基地等食、研、旅、宿产业,有序建设近千亩“啸轩”红茶、油茶种植基地和花海小火车等农文旅产业项目,截至10月底,带动2024年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达431.66万元,创造经济收益超600万元。
以文旅带动乡村振兴,既需要因地制宜,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,也需要有“强村公司”的带动和整合,以“强村公司”激发强村富民新动力。汕尾红海湾海边街沿途有渔港、妈祖风景区、祠堂街、城隍庙及水龟寮海鲜市场等,旅游资源丰富,这里也是观赏海上日落的绝佳胜地。
汕尾市红海湾的“海上古堡”
近年来,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以“百千万工程”集成式改革为抓手,创新推出“浮日扬帆”计划,持续推行“强村公司+资源整合”模式,策划“咖啡+文旅”品牌,把昔日的养殖池、厂房变成了靓丽的风景线、稳定收入的农文旅产业。通过“打造一个点,引进一批人,带动一条街,兴旺一个镇”,打造遮浪“咖啡一条街”,唤醒“美丽资源”、发展“美丽经济”,推动乡村“美丽经济”实现新跃升。
据悉,今年以来,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接待游客超306万人次,同比增长15%;带动旅游总收入超19亿元,同比增长22%;接待过夜游客约162万人次,同比增长86%。“咖啡一条街”营业额达到1100万元,比去年同期翻一番,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,吸引人口回流3000多人,带动附近红坎、水龟寮等4个村集体收入增长30%。
广东多地以文塑旅、以旅促产,深度融合县镇村文旅优势,稳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,助推“百千万工程”,切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
特色产业 农村经济新引擎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引擎,广东各地因地制宜、整合资源,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加快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,将一批批小小“土特产”培育成大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驶入“快车道”。
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,风景秀美,国道穿行而过,地理区位优势明显。然而,曾经的水头镇,是远近闻名的“问题镇”,经济基础十分薄弱,社情民情比较复杂。
产业带动发展,富裕一方百姓。自2021年广东省纪委监委牵头,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组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,当地引魔芋打造“魔谷”,开展农光旅项目打造“光谷”,建医养中心打造“药谷”,建设首期580亩艾草种植林打造“艾谷”,设立智慧农贸交易中心打造“E谷”,以“五谷丰登”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;以“推动镇、村、农民共同变富”等“六大转变”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,探索中国式未来乡村新模式。
数据显示,水头镇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.1%,常住人口增长12.1%,吸引超3500名群众返乡就业创业。该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、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、省乡村振兴示范镇。
水头镇建立魔芋数字化养殖基地。
广东最大的商品魔芋种植基地的崛起,是水头镇重塑产业版图的重要举措之一。当前,水头镇制定了“三步走”战略:第一步,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清远振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提供魔芋种植技术支持和科研团队配合,首年种植面积达1800亩;目前,水头镇正处于“三步走”战略的第二步,由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魔芋,提高他们对魔芋产业的了解和信心,为最终将魔芋产业惠及民众打下坚实基础;第三步,则是在所有基础条件成熟后,全面推广由农民自主种植魔芋。
如今,水头镇魔芋产业两年内种植面积从零到超1.5万亩,实现育种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,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,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,带动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。
在梅州市兴宁市,一种小小的鸽子亦正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金色翅膀。兴宁鸽,作为兴宁市的农产品代表,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,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,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机会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肉鸽屠宰加工厂车间。
在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屠宰加工厂车间,工作人员吊挂鸽子上生产线,鸽子经过电麻电晕后无痛宰杀。一箱箱冰鲜肉鸽,再加工为各式各样的鸽产品,送往全国各地的商超及餐饮企业。
该公司创新实施兴宁鸽“政企银村”共建养殖小区,即党委领导、政府搭台、企业运营、银行融资、村集体入股、农户入驻共建养殖小区,有力带动农民、退役军人、返乡大学生等创业就业,快速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,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北塘村是兴宁市“百千万工程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叶塘示范区建设和核心区,也是入选首批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。近年来,该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,引入梅州金绿畜禽养殖基地,投入280多万元,大力支持发展肉鸽养殖业,该项目预计每年能够增加14万元的村集体收入。
产业强则县域强,产业兴则乡村兴。增加集体收入,敲开村民的“致富门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这“万千气象”,是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,是农民生活的日益改善,是城乡融合的深入推进,更是广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未来,广东将继续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引擎,汇聚各方力量,激发乡村活力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让南粤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东力量。